当前位置: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 > 脂肪肝 > 脂肪肝危害 >
发布日期:25-08-08 阅读量131次 来源: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
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,脂肪肝已成为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。许多人认为“肥胖才有脂肪肝”“没什么大不了的”,甚至将其视为一种亚健康状态而忽视治疗。然而,肝病专家高子敏医生警告:如果不加以干预,脂肪肝可能逐步演变为严重的肝脏疾病,甚至威胁生命。今天,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放任脂肪肝不管会带来哪些后果。
一、从单纯性脂肪肝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(NASH)
高子敏医生指出,最初的单纯性脂肪肝表现为肝细胞内堆积过多脂肪,此时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症状,仅在体检时通过B超或肝功能检测被发现。但如果不控制饮食、增加运动量,约20%-30%的人会进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(NASH)。这时,肝脏不仅积累脂肪,还会出现炎症反应,导致肝酶升高(如谷丙转氨酶ALT、谷草转氨酶AST异常),部分人可能出现乏力、右上腹不适等症状。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及时调整生活方式,否则病情将继续恶化。
二、肝纤维化与肝硬化的风险
当NASH持续存在且未得到有效管理时,反复的炎症刺激会促使肝脏启动自我修复机制——形成瘢痕组织(即纤维化)。随着时间推移,广泛的纤维化可能导致肝硬化。数据显示,约15%-25%的NASH患者可能在10年内发展至肝硬化阶段。此时,肝脏结构被破坏,功能严重受损,可能出现腹水、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、脾肿大等并发症。一旦进入失代偿期肝硬化,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大幅下降,且面临较高的肝癌风险。
三、肝癌的发生概率显著增加
研究证实,脂肪肝是独立于病毒性肝炎之外的另一种重要致癌因素。尤其是合并代谢综合征(如糖尿病、高血压、高血脂)的患者,其肝癌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出数倍。高子敏医生强调,从脂肪肝到肝癌并非一夜之间的过程,而是经历了长期的病理演变。因此,早期筛查和干预至关重要。对于已经存在肝硬度增高的患者,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甲胎蛋白(AFP)检测及肝脏影像学检查,以便尽早发现潜在恶性病变。
四、全身多系统受累的影响
脂肪肝并非孤立存在的疾病,它常与其他慢性病共存并相互影响。例如:
心血管疾病:脂肪肝患者往往伴有胰岛素抵抗和脂质代谢紊乱,这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,进而引发冠心病、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;
内分泌紊乱: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在脂肪肝患者中显著升高,形成恶性循环;
肾脏损害: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蛋白尿或肾功能不全,提示肝肾综合征的可能性。
五、如何有效预防和管理脂肪肝?
调整饮食结构: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,增加膳食纤维的比例,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食品;
规律运动: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(如快走、游泳),结合力量训练以提高基础代谢率;
控制体重:即使轻微减重也能显著改善肝脂肪含量,目标是将BMI维持在正常范围内;
戒酒限烟:酒精会加重肝损伤,吸烟则加速氧化应激反应;
定期监测: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,包括肝功能、血糖、血脂及肝脏超声检查。
高子敏医生提醒广大读者,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疾病,只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,大多数患者都能实现病情逆转。相反,如果任由其发展,最终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肝损害和其他严重并发症。因此,重视肝脏健康,从改变生活习惯做起!
公益救助
病症索引
快速就诊通道
>>本院热点推荐在线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