脂肪肝 | 肝硬化 | 酒精肝 | 肝纤维化

长期饮酒对肝脏有哪些具体影响?肝病医生高子敏深度解读

发布日期:25-09-19 阅读量134次 来源: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

 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,但长期过量饮酒却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“隐形杀手”。作为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,肝脏首当其冲承受着酒精带来的伤害。为此,我们特邀知名肝病专家高子敏医生,为大家详细解析长期饮酒对肝脏的具体影响及应对策略。

一、酒精代谢过程与肝细胞损伤机制
高子敏医生指出,进入人体的乙醇(酒精主要成分)约90%需通过肝脏代谢。在这个过程中,乙醇脱氢酶将其转化为乙醛——一种毒性更强的中间产物。乙醛具有直接细胞毒性,会破坏肝细胞膜结构,干扰线粒体功能,导致能量合成障碍。同时,它还会引起氧化应激反应,产生大量自由基攻击肝细胞DNA,造成基因突变风险增加。这种双重打击使得肝细胞不断经历坏死与再生循环,逐渐形成病理改变。

二、分阶段解析酒精性肝病进展

  1. 酒精性脂肪肝阶段:持续饮酒数周至数月后,约80%的人会出现脂肪在肝细胞内异常堆积的情况。此时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,或仅表现为轻度乏力、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表现。超声检查可发现肝脏回声增强的典型影像学特征。若及时戒酒并调整生活方式,这一阶段完全可逆。

  2. 酒精性肝炎阶段:当脂肪变性持续发展,炎症细胞开始浸润肝组织,引发免疫反应。患者会出现转氨酶升高、黄疸、恶心呕吐等症状。此阶段若不干预,可能导致肝纤维化启动。高医生强调,反复发生的急性酒精性肝炎会加速疾病向慢性化转变。

  3. 酒精性肝硬化阶段: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下,胶原蛋白过度沉积形成假小叶结构,正常肝脏架构被彻底破坏。门静脉高压随之而来,表现为腹水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。此时即使完全戒酒,也已造成的结构性损伤无法逆转。

三、个体差异决定易感性
并非所有饮酒者都会发展成严重肝病。遗传因素、性别(男性更易感)、基础营养状况等因素共同影响着个体对酒精的耐受程度。高医生特别提醒,空腹饮酒危害倍增,因为缺乏食物缓冲会使酒精吸收速度加快;混合饮用不同种类酒品也会加重肝脏负担。

四、科学预防与早期干预建议

  1. 严格限制饮酒量:男性每日纯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(约相当于啤酒750ml),女性减半;最好选择低度酒并佐餐慢饮。
  2. 定期体检监测:建议高危人群每半年进行一次肝功能、肝脏弹性成像等检查。
  3. 营养支持治疗:补充优质蛋白和B族维生素有助于修复受损肝细胞。
  4. 及时就医指征:出现持续右上腹不适、皮肤巩膜黄染、尿色加深等情况应立即就诊。

高子敏医生最后强调:“肝脏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,早期病变往往悄无声息。只有树立正确的饮酒观念,建立定期健康检查意识,才能有效防范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发展。”对于已经出现肝损伤的患者,彻底戒酒仍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。让我们从今天开始,用理性态度对待杯中之物,守护好自己的“生命之肝”。

以上信息仅供参考,并不作为疾病诊疗依据。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健康问题,请点击>>咨询在线医生,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在线医生将全天候竭诚为您服务!
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
公益救助

病症索引

快速就诊通道

  • 咨询热线:
    0371-55365124

  • 门诊时间:
    8:00-18:00

  • 医院地址:
   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西路106号

>>本院热点推荐在线咨询

医院环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