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河南省医药院附属医院 > 酒精肝 > 酒精肝治疗 >
发布日期:25-09-19 阅读量134次 来源:河南省医药科学研究院附属医院
酒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,但长期过量饮酒却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“隐形杀手”。作为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,肝脏首当其冲承受着酒精带来的伤害。为此,我们特邀知名肝病专家高子敏医生,为大家详细解析长期饮酒对肝脏的具体影响及应对策略。
一、酒精代谢过程与肝细胞损伤机制
高子敏医生指出,进入人体的乙醇(酒精主要成分)约90%需通过肝脏代谢。在这个过程中,乙醇脱氢酶将其转化为乙醛——一种毒性更强的中间产物。乙醛具有直接细胞毒性,会破坏肝细胞膜结构,干扰线粒体功能,导致能量合成障碍。同时,它还会引起氧化应激反应,产生大量自由基攻击肝细胞DNA,造成基因突变风险增加。这种双重打击使得肝细胞不断经历坏死与再生循环,逐渐形成病理改变。
二、分阶段解析酒精性肝病进展
酒精性脂肪肝阶段:持续饮酒数周至数月后,约80%的人会出现脂肪在肝细胞内异常堆积的情况。此时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,或仅表现为轻度乏力、食欲不振等非特异性表现。超声检查可发现肝脏回声增强的典型影像学特征。若及时戒酒并调整生活方式,这一阶段完全可逆。
酒精性肝炎阶段:当脂肪变性持续发展,炎症细胞开始浸润肝组织,引发免疫反应。患者会出现转氨酶升高、黄疸、恶心呕吐等症状。此阶段若不干预,可能导致肝纤维化启动。高医生强调,反复发生的急性酒精性肝炎会加速疾病向慢性化转变。
酒精性肝硬化阶段:长期慢性炎症刺激下,胶原蛋白过度沉积形成假小叶结构,正常肝脏架构被彻底破坏。门静脉高压随之而来,表现为腹水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严重并发症。此时即使完全戒酒,也已造成的结构性损伤无法逆转。
三、个体差异决定易感性
并非所有饮酒者都会发展成严重肝病。遗传因素、性别(男性更易感)、基础营养状况等因素共同影响着个体对酒精的耐受程度。高医生特别提醒,空腹饮酒危害倍增,因为缺乏食物缓冲会使酒精吸收速度加快;混合饮用不同种类酒品也会加重肝脏负担。
四、科学预防与早期干预建议
高子敏医生最后强调:“肝脏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,早期病变往往悄无声息。只有树立正确的饮酒观念,建立定期健康检查意识,才能有效防范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发展。”对于已经出现肝损伤的患者,彻底戒酒仍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。让我们从今天开始,用理性态度对待杯中之物,守护好自己的“生命之肝”。
公益救助
病症索引
快速就诊通道
>>本院热点推荐在线咨询